你的位置:九游怎么登陆账号 > 新闻动态 > 赵国名将赵奢,为什么除了阏与之战,就再也没有成功战例了?

新闻动态
赵国名将赵奢,为什么除了阏与之战,就再也没有成功战例了?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4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
提起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,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曾在战场上击败过不可一世的秦军。但细究起来,关于这位将领的生平记载却出人意料地稀少。除了那场著名的阏与之战外,史书上只简单提到他曾带兵攻打过齐国,具体战况却语焉不详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如今人们提起赵奢,往往还会联想到他那个在长平之战中纸上谈兵葬送赵军的儿子赵括。

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场改变赵奢命运的阏与之战。公元前270年,秦国在攻占韩国后,又将矛头转向赵国,次年便占领了赵国的阏与地区。面对秦军的咄咄逼人,赵国君臣陷入了激烈争论。当时朝中重臣如蔺相如、廉颇、乐乘等人都主张避战求和,认为与秦军正面交锋必败无疑。就连赵惠文王也倾向于忍让,甚至做好了放弃阏与、从其他国家找补损失的打算。

展开剩余58%

就在这危急关头,赵奢挺身而出,掷地有声地喊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言壮语。他力排众议,说服赵惠文王与秦军开战。值得注意的是,当时朝中反对声浪如此之大,赵惠文王内心也充满疑虑,却依然选择信任赵奢,这背后必定有其特殊原因。可惜的是,史书对赵奢此前的战功记载寥寥,让人不禁好奇:这位将领究竟有何过人之处?

更令人费解的是,阏与之战后赵奢又活了五六年,却再未领兵出征。史书对他的记载似乎只剩下两个关键片段:一是打赢阏与之战,二是临终前对儿子赵括的训诫。这种反常现象让人产生一个大胆推测:或许赵奢在赵国的地位本就不亚于廉颇,只是后来因赵括的惨败而连累了他的历史评价。

细究史书为何要保留这两个片段,其中大有深意。关于训诫赵括的记载,显然是为了凸显赵括的无能,同时也暗讽赵孝成王用人不当。而阏与之战之所以被特别记录,则是因为这场战役完美展现了赵奢的军事才能。从他在朝堂上的慷慨陈词,到战场上的沉着指挥,处处彰显着名将风范。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奢在战场上的精彩表现。他率军抵达前线后,出人意料地按兵不动,甚至不惜斩杀建议速战的心腹来迷惑秦军。这种看似怯战的表现让秦军放松警惕,最终被赵奢抓住战机一举击溃。这场以智取胜的经典战役,不仅成就了赵奢的威名,更在后世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九游怎么登陆账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